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教”價值—探索教育活動的教學反思

玩遊戲,是一種老少咸宜的活動,我愛、你愛、大家都愛,從以前個人學生社團時的團康帶領經驗、到參加多次康輔研習的體會、再到童軍班進修時同學們與老師們的遊戲分享,最後於寒假時領會super camp的創意教學,一路走來,讓我對於遊戲與活動都有越來越豐富的體會與想法。

在我的想法中,遊戲,不能永遠只是表面上的娛樂而已,課堂上的遊戲必須內化成為生活素材的反思,才能提升遊戲的價值,但是,在實際的做法中,提升遊戲的價值往往需要仰賴多次的提問練習、熟稔的氣氛掌握以及團體動力背景的支持,才能逐漸把遊戲的品質給帶出來,這個品質就是學生產生反思的程度。


根據團體動力的研究,一個好的團動方案要成功,最好的人數控制應該於10到20人之間,但是,一個班級動輒總要30人以上,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帶好一個有品質的探索教育,變成了我亟待克服的問題,除此之外,班級動力的差異性也一而再地考驗著我帶領手法的轉換,以分組活動來說,2年級的參與度就比1年級來得更有凝聚力,但是,當他們失去興趣時,轉移焦點的速度也是比1年級的學生來得快;另外,以報數默契這個活動來說,某些班級就會想要盡全力去完成,甚至會出現大家都想領導局面的情形發生,而有些班,則是在過程當中緩慢的進行,甚至會出現干擾活動的人物......當然,我知道,這些挑戰與突發狀況都是在我預期的範圍之內,不過,我還是很希望能夠讓每一位參與的學生都能有所體會,而我也可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會不會是一種奢求呢?


最近,只要我在上課時玩過幾個遊戲之後,學生就會在下一次上課時問我:老師,今天要玩甚麼遊戲?如果我回答說:今天沒有要玩遊戲喔!頓時就會出先一張張失望的臉龐,而如果我改口說:今天的遊戲很特別,那麼他們就會充滿期待,然後即使其實今天的課根本與遊戲無關,他們還是學得很開心,我突然覺悟到,如果他們的學習心態可以像玩遊戲一般的輕鬆,那麼,這樣的學習反而會得到更多,而如果能夠運用遊戲在課堂中,透過肢體動作引導,並實施探索活動,最後透過分享的方式來鼓勵學生發言並創造新的想法,這樣豈不是很棒?


我目前的做法是:將所有發生在過程中的事件,記錄在黑板上,並透過引導提問的方式,由他們來反思過程,最後,請學生用心智圖法將感想與做法呈現出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我很習慣的操作手法,但是,這樣的操作就是一種價值的學習嗎?對學生而言,很可能還是會認為有「交作業」的壓力,因為,很現實的,輔導活動課仍然需要遞交紙筆分數,我想,在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情況下,這算是最好的方式吧!


品格教育是當今教育政策打得最兇的口號,也是諸多教師與學校在大力宣導的議題,只是,一堂45分鐘的輔導活動課,一堂一個星期只有45分鐘的輔導活動課,一堂一星期只有45分鐘卻又很容易被借課的輔導活動課,要能夠擔負起挽救迷失學子的價值觀之重責大任,可以說是緣木求魚,但是,盡全力將品格的種子灑在學生身上,並試圖透過各類多元教學活動與啟發來引導孩子思考,卻是非常可行的做法,透過遊戲、團體活動、心智圖法、腦力激盪、創意教學等不同的策略,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無形的價值,我想,這是身為老師應該先給子自己肯定的吧!否則,當我們一直將眼光停留在那些老是出口成「髒」、行為忤逆、為非作歹、道德冷漠......等行為上時,輔導活動豈非成為了「訓導活動」,這樣的惡性循環結果,只能看到更多的機會浪費掉了、更多的對話封閉了、更多的檯面下勾當紛紛出籠了,難道,這樣的結果,會有利於價值觀的教學嗎?


思即此時,我對於探索教育又重燃了一線希望,雖然無法收立竿見影之效,但是,班群互動的正面潛在影響,在每次上課時,卻能在每位學生閃爍的眼神上看到,我想,那就是希望,那就是我未來要繼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