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暴力與恐懼的循環

1. 認知到暴力與恐懼是相同的,暴力的根源是因為缺乏愛,而恐懼的基礎是因為無法感受愛。
2. 看見自己的內在有恐懼,因這份恐懼的內化,進而顯化了外在的暴力。
3. 察覺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所言所行是出自於愛還是恐懼,有時候我們會因某人正在受苦而感同身受,但卻將內在恐懼以愛的名義包裝,此時,憤恨的念頭不是愛,而是恐懼。
4. 恐懼與暴力無法終止是因為我們無法用""感受愛,而是用""理解愛,愛不會害人,恐懼才會害人。
5. 回到自己的心性下覺察的功夫,才能透徹的了解人類的暴力,恐懼,缺愛三者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6. 如果內在有恐懼,對外表現出激烈的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沒有不對,但這份情緒渲洩所傳遞出恐懼的能量也是事實,這也不能忽略,因此,我們必須謹慎的保持覺知,若自己有不安,先回頭看見自己的不安與恐懼,並清理這份不安定,只有自己先穩下來,讓自己回到愛中,才能遠離恐懼的慣性作用。

7. 祈請每人的神聖高我,帶領我們的內在神性,遠離無明恐懼,讓愛進入人人心中。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看見自己的無明

 深刻的體會到,自己過去以管窺天的侷限,讓自己以為是對方再刁難自己,殊不知,對方的行動事實上是出自於愛的保護,但自己在無法掌握並理解事情的全貌時,動輒升起了批評與憤恨的念頭,使得自己陷入了自以為是的幻象裡。這個提醒來的真的是時候,宣告了自己從過往的不成熟當中,對於事情的判斷有了更成熟的視野,這個歷程,是在做人的課題上最大的收穫,他翻轉了更多自己的我執,從而累積出更穩定的智慧,對此,我的內在除了深深的懺悔之外,更有無限的感激。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今日體會

讓自己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對該事件的觀點,持續深入的看見自己的觀點,是如何的詮釋並分析生活中讓自己產生情緒的各種事件,能有助於自己心情的沈澱,若有情緒升起,讓自己與情緒靜靜的相處在一起,感受這份內在的傷與痛,如果傷痛需要花一天和他待在一起,就花一天,如果要花一個星期就花一星期,如果要花一年就花一年,無論要花多少時間,保持自己的覺知在自己的身上,是個永恆的學習。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為愛而來


一大早就來台北出差開會,但心裡頭總不時想起這本書給我的感動與收穫,這本書透過大量的訪談研究歸納出,胎兒在出生前,懷胎時,以及生產的過程都是有記憶的呢!

湊巧的是,今天和夥伴分享時,她也說到自己的孩子也會記得出生前的記憶呢!而且她的兩個小孩還會爭論在天堂時是誰決定要先下來的話題哩!真的很有趣啊~


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刺激是,爸爸在懷胎過程中如果都沒有和胎兒說話,出生時小寶寶一看到爸爸,會如同看見陌生人一般的驚慌,所以,除了媽媽之外,爸爸也要常常和胎兒玩耍喔~

親愛的恩恩,爸爸雖然會和你聊聊天,但總是偶而才這樣做,而且有時候太晚睡,媽媽早就睡著了,就無法和你玩耍,從現在開始,爸爸下定決心,要排除萬難,每天一定要和你說到話,每天和媽媽一起陪你談情說愛,這是爸爸對你的承諾!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我們的那時此刻


這部電影,真的是一封寫給台灣的情書,這句話真的不是廣告詞,而是我進戲院觀賞完後的心情,即便我已經把導演的概念書看完了,也知道所有的劇本安排,但透過影像的魔法,彷彿我也走過了所有這50年的歲月,深刻的感受到這一路走來的變遷。

今日體會

有時候,當面對挫折或質疑時,都會立刻啟動責怪模式,怨懟都是那人、那事的問題,自己都是對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後,靜下心來沉澱,往往會發現,接受了那人的建議,其實是幫助自己做得更好,只是在當下時常無法察覺到。




所以說,每一個挫折背後都有一個寶貴的"理悟",但這個"理"時常因為小我的執著而無法被參"悟",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縮短抗拒與接納的時間,看見自己在抗拒的當下,就能抓住"理悟"的瞬間,於是,真正的禮物就會進入到你的生活中。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喜悅

神要我活出輕鬆自在,神要我活出喜悅精彩。如果生活中有出現了什麼挫折,那一定是我還在執著些什麼,放下那些自以為是的想像,就能免除自己在無意識中召喚而來的恐懼。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敬,我們的那時此刻


感謝楊力州導演的用心,透過爬疏了台灣電影50年來的演變,看見了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每一部台灣電影都是當時社會氛圍的見證者,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點滴,雖然講的是電影,但碰觸到的都是一直以來內在對台灣認同矛盾的情緒。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貢獻

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與愛,是我能做出對這個世界最棒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