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我們的那時此刻


這部電影,真的是一封寫給台灣的情書,這句話真的不是廣告詞,而是我進戲院觀賞完後的心情,即便我已經把導演的概念書看完了,也知道所有的劇本安排,但透過影像的魔法,彷彿我也走過了所有這50年的歲月,深刻的感受到這一路走來的變遷。



這部戲,只能進戲院看,才能如實的牽動自己內在的情緒,而在整部戲中,讓我止不住淚水的有五個地方。

第一個是訪問女工的片段。當時的她,只有14歲,但為了提供那些可以唸書的弟妹們有更好的經濟基礎,便投入了加工區的工作,青春歲月就在日復一日與機器為伍的生活中,過了大半輩子,她感嘆著瓊瑤裡的男女主角最後沒有在一起,說著說著就哭了,她的哭有一種很深的滄桑,讓我感受到她的生命的一種無奈,這份無奈很龐大,在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刻,是多少這樣的女工,日以繼夜的拼命工作,只為了讓少數可以唸書的人有更好的出路,台灣就是因為有一群這樣的傻瓜,我們才有辦法創造台灣經濟起飛的成就,從而奠定了現在優沃生活的基礎 。我很感謝她,也感謝許許多多的她。

第二個是訪問教官的片段。當我真的看見一個大男人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的一股愛國情操,如今卻必須遮掩且不知如何言說的痛苦時,我感受到信仰被催毀的絕望,對他們而言,愛國片的光榮使命感,不是走出戲院就煙消雲散,而是他們大半輩子得以堅持至今的內在動力,當然,你可以很客觀的說他們被黨國教育成功的洗腦了,但這樣的說法太冷血無情,因為,那流著熱淚的神情是真的,為國家奉獻一生的歲月是真的,希望台灣更好的期盼也是真的。我很感謝他,也感謝許許多多的他。

第三個片段是搭錯車與張藥房的片段。當我看見真實的新聞畫面與電影畫面交織在一起時,我有種恍惚感,但隨即想起了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民,和演員不同,沒有導演可以喊卡,而是緊握權力的劉政鴻,光是在銀幕上聽見與看見這三個字,我憤怒的淚水就抑制不了,這裡頭是憤怒,完全的憤怒,我回想起大埔事件發生時,我也振筆疾書投書到苗栗縣政府信箱,我知道,這個影響或許很小,但我的憤怒,是長期以來對於主宰惡質的公權力的政客的憤怒,而我有權讓政客知道。

第四個片段是不能沒有你。看著戴立忍導演致詞時的真情流露與不捨社會底層人民的困境,讓我也感動萬分,我們多幸運能擁有這一群願意貼近台灣生活的導演們,用他們的鏡頭為那些沒有發聲權的人,說一些他們真實的心聲,或許,很多人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這些主流群眾,是否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去看見這些可憐可惡之人背後的真實故事呢?如果我們連這一點時間也不肯花,那究竟誰才是可惡之人?誰又是真正的可憐呢?

第五個片段是最後的美麗島這首歌。這首歌,串起了台灣從1950年代到2016年的所有電影畫面,讓人溫故回憶,也讓人無限珍惜。我紅著眼框,看光影的流轉,好像也看見了自己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我感恩在我這一代,不必承受上一代那錐心的撕裂,而有開啟和解與尋求共識的能力,在祖先們開拓的道途上,繼續傳承台灣真善美的價值,這是我這一代的使命,而我很感恩。

如果,你也願意花一些時間去感受台灣電影的溫度,聽聽台灣電影的故事,相信我,你會從這部電影當中,見證更多的溫暖與愛,而這就是這部電影要送給你最棒的禮物,那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塊土地,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