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7月至9月實習札記--輔導與管教
在95年的7月3日,是我踏進國風國中開始這一年教師實習的第一天,為了這一天,我花了將近兩年至三年的時間修讀學程,接受了許多關於教育的思想訓練以及實務演練,為的就是能夠在實務現場中去實踐、去檢驗、去挑戰自己的所知所能,是否禁得起考驗與磨練。
不過,即便是如此,我認為這樣的影響力仍然有限,對我來說,要落實公民養成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從自身的生活習慣開始要求,而這個實施的場所就是在每個班級之中。
而學務處與各班之間最有關聯的,就是整潔與秩序比賽,如同每個學校必定舉辦的每週評分,國風也不例外有實施這項制度,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我們並不會公佈每週的成績給各班知道,而是只公布當週的前六名作為嘉許,針對這些得獎班級於每週二的升旗頒獎,並登錄在公佈欄中作為表揚,但是,沒有得獎的班級,在不在意自己班上的表現,絕大部分可能與導師的班級經營有關,但是,若連老師都不清楚自己班上過去的表現,他如何調整自己的班級經營策略。
不過,根據詢問的結果,不公佈的理由其實是避免老師之間的衝突與紛爭,有鑒於過去曾發生過老師比較成績而相互勾心鬥角的情形,因而產生目前不公佈的情形,但弔詭的是,我們不公佈生活評分的成績,但卻張貼模擬考成績並且標示出各班考高分的比例,而這樣的措施反而是因為家長要求如此,所以就可以被接受,由此看來,這似乎可以回歸到台灣教育的結構性問題,或者說是我們生活環境極度缺乏的公民意識,因為怕麻煩,所以求安定,這沒有不對,只是不夠好,而國中理當是個重要的公民培訓場所,卻也因為無法堅持自己該有的教育目標,而退而求其次了。
而學務處與各班之間最有關聯的,就是整潔與秩序比賽,如同每個學校必定舉辦的每週評分,國風也不例外有實施這項制度,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我們並不會公佈每週的成績給各班知道,而是只公布當週的前六名作為嘉許,針對這些得獎班級於每週二的升旗頒獎,並登錄在公佈欄中作為表揚,但是,沒有得獎的班級,在不在意自己班上的表現,絕大部分可能與導師的班級經營有關,但是,若連老師都不清楚自己班上過去的表現,他如何調整自己的班級經營策略。
不過,根據詢問的結果,不公佈的理由其實是避免老師之間的衝突與紛爭,有鑒於過去曾發生過老師比較成績而相互勾心鬥角的情形,因而產生目前不公佈的情形,但弔詭的是,我們不公佈生活評分的成績,但卻張貼模擬考成績並且標示出各班考高分的比例,而這樣的措施反而是因為家長要求如此,所以就可以被接受,由此看來,這似乎可以回歸到台灣教育的結構性問題,或者說是我們生活環境極度缺乏的公民意識,因為怕麻煩,所以求安定,這沒有不對,只是不夠好,而國中理當是個重要的公民培訓場所,卻也因為無法堅持自己該有的教育目標,而退而求其次了。
很榮幸地,我選擇了這所國中作為我教育栽培的第二個場所,這不只是因為國風在花蓮的風評不錯,還是因為這裡頭有我曾經接觸過師長以及學生,都讓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因此促成了我在此實習的機緣,回頭想想過去將近三個月的日子裡,我的身分雖然還是個實習老師,但是,在心態上,我已開始逐漸轉變成學生口中所稱呼的老師了,因為,我從來不期許自己只是一個實習老師,而是要求自己必須真正像是一個老師,才能處處把握生活中的機會教育,時時省思自己的應該把持的教育理念,刻刻關心學生的成長需求,不要等待一年的時間流逝之後,即便是拿到了教師證書,但卻愧對於這張證書的意義。
在這三個月份的洗禮當中,我有許多地觀察與體會,這部份可以從三大部分來談起,分別是1.我看學校公民的養成2.我在學務處的省思,以下篇幅,我將分別敘述這二個主題的觸發事件以及對我的啟發,希望能夠在省思過後,能夠試圖再開發一些新的思維,以支持我繼續未來的實習生涯。
1. 我看學校公民的素養:
我之所以會定這個標題的原因是,我的行政實習單位是在學務處,因此,我認為這個場域對於學生日後是否具備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素質,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我卻認為國風在公民養成的實質訓練上,仍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努力,這不是說我們完全不重視,相反的,從各項具體行政工作來看,我們的確了也建立了許多不同的制度以及社團來幫助學生成長,例如:糾察隊的訓練與編排、以及各項學生社團,包含童軍團、舞蹈隊、合唱團、直笛隊以及國樂團,除此之外,學務處有時還會招募學務處志工以及環保志工來定期做相關的服務綜合這些業務類別,我們似乎可以發現,這些社團提供了學生在生活之外的另一種可能,對於參與其中的學生來說的確是有幫助的。
我始終認為,教育是可以有多項空間來發展的,而身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常常詢問自己的教育目標,並堅持應該要走的路,過程中必然會有所折衝與磨合,但只需要換個方法,加強彼此的溝通與了解,則事情沒有不成功的,這也是味合我會對於公民訓練有所感概的原因,因為,很多的事情就是在無形之中去增強了學生的觀念,即使我們沒有明說,但是環境改變的力量卻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如果辦教育者都真心希望「學生今日以學校為榮,而他日學校以學生而榮」的話,那麼,改變就在當下,總歸一句話,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不願意的事情。
2.我在學務處的省思
生教組,這是一個人人皆不想做的燙手山芋,原因很簡單,因他必需時常辦黑臉,頗像警察單位,在這裡常常看到許多警察辦案的手法,諸如--交叉詢問、作筆錄、嚴厲拷問、案發事後之證據收集....等等,這些手法都會出現在處理犯規學生的身上,自己雖然沒有看的太多,但只要看過兩三次之後,其實會覺得有點煩,畢竟,在這樣手法的背後,所象徵的是一種對學生的極度不信任,但矛盾的是,諸多學生其實也極為不信任這個單位,因此,在我悲觀的想法中,這似乎形成了一種互相耍心機的奇怪狀態:老師詢問學生時,必須要假設它絕對是有問題的,所以,只要找的到證據支持其想法,罪名立即成立,反觀學生,在其心態中,必定是假設老師是不信任的,因此,在嚴厲懲罰的手段下,越是不肯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而如此行為的結果,恰好映證了老師假設學生心虛的預設立場,如此循環的結果,可以想見的事實就是,這場絕對的權力壓制與剝奪,受害者絕對是學生,但是,這樣說似乎對盡責的老師也欠允公平,因為有太多的經驗告訴她,學生確實是會說謊的,所以,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成了這個組別必須賴以維生的信念,而此信念,也塑造了學務工作的最大困境:學校究竟是教育單位?還是司法單位?每一個國中生的青春交付再這樣一個環境裏,究竟是隨著年齡增長的智慧獲得,還是心中良善的不斷失去?
我必須承認,運用權威來控制混亂絕對是最快的方法,但是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引導,控制的結果必然導致另一種力量的反撲,只是你無法預期什麼時候發生而已。日前有一份報導,報載著一名現役軍人在放假時,偶然遇到了一個過去在國中時曾經當眾打他並羞辱他的人,於是心中的仇恨取代了理智,隔日,他也像當年和那位打他的人一樣,找了一些人把他打成重傷,結果可以預期,這是雙輸而非雙贏。
我想,這個例子可以讓我得到一些警惕的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其實是想得到雙贏的,學生可以學習成長,老師也可因為感受到學生的成長而心生歡喜,但要達成這樣的效果端視於你如何去動腦想,去激發更多的方法來面對各種學生問題,對於學生來說,他本身具有相當高的塑造性,因此,在面對學生問題時,我們心中必須要先有所了解的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是不需要成就感和自尊的,即便是犯錯的學生,也同樣渴求這樣的心理需求,只是他不會表達,因為很可能他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倘若祭出了棍棒,那學生還是不會學習什麼叫做為自己負責,因為,哪一天他畢業了,他因為另一個更大的棍棒--法律,而覺知原來自己是可以有所選擇的時候,才真正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豈非不值得!
我想,這個例子可以讓我得到一些警惕的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其實是想得到雙贏的,學生可以學習成長,老師也可因為感受到學生的成長而心生歡喜,但要達成這樣的效果端視於你如何去動腦想,去激發更多的方法來面對各種學生問題,對於學生來說,他本身具有相當高的塑造性,因此,在面對學生問題時,我們心中必須要先有所了解的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是不需要成就感和自尊的,即便是犯錯的學生,也同樣渴求這樣的心理需求,只是他不會表達,因為很可能他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倘若祭出了棍棒,那學生還是不會學習什麼叫做為自己負責,因為,哪一天他畢業了,他因為另一個更大的棍棒--法律,而覺知原來自己是可以有所選擇的時候,才真正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豈非不值得!
其實,在國中教育的體制裡,有太多的疑問和困混等待著解開,但也有太多的立場需要澄清,或許,師生之間會存在著權力的構成,就像最近很熱門的公視影集:危險心靈,當中所呈現的那般,但我相信,在所有師生的心中,應該是有一個理想去追尋的,就像危險心靈每次片頭的共舞一樣,每一個在舞池裡的人,都是一個快樂的小小單位,沒有噁心的權力操控,而是一種真實的尊重,真實的互動,只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看起來似乎很困難,但是,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這也是我未來會繼續堅定的信仰與方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