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7日 星期日

追風箏的孩子


記憶中的阿富汗,是一個戰亂頻繁、斷井殘垣的瓦礫之丘。當然,這份記憶的建構是自於CNNBBC以及慈濟人道救援的影像畫面,於是,我從來不曾認真看待向阿富汗這樣一個國家到底存有什麼樣的真實。



在以往的無知裡頭,阿富汗似乎不像是一個國家,反到像是一個印象,一個遍佈地雷,沒有生氣,隨處可見帶著僅存一隻腳在荒地中取野草果腹的流浪孩童,或是全身裹布到只剩下一雙流露出驚恐眼神的婦女圖像,這就是我的初始阿富汗印象,是一個猙獰的、血腥的野蠻印記,可笑的是,一直以來,我竟認為阿富汗應該就是這樣。

阿富汗是個徹底奉行伊蘭教正派信仰的國家,但悲哀的是,真主並沒有真正讓他們的子民們得到寬恕與慰藉,神學士信奉的遜尼派的字典中,沒有包容二字,而是淨化二字。於是乎,僅存的什葉派被打成異教徒,多數民族的普什圖人才是正統阿富汗人,而哈扎拉人則是一個等待被淨化的種族,一個不乾淨的污漬,噁心的代名詞。

族群和宗教的連成一器,讓信者恆信此正統力量的必須存在,對主導的坦利班政權來說,他們深信正在進行一場激進的教育改革,目的是不讓阿富汗再受到國際列強的侵入,要讓國力更強沒有其他的辦法,自救的道路只有這一條。頓時之間,阿富汗的傳統正義價值被粗糙濫製的軍火彈藥給取代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成為了阿富汗為了強國的奉行法則,而隱藏在其各族文化中間的衝突與鄙視,更是埋伏的撕裂傷口,代代相傳的仇恨歷史,一個不小心,就染紅了整片充滿哀傷的土壤。

追風箏的孩子渴求的東西其實很單純,他們響往真正的自由與和平,在真主的帶領下,他們虔誠的對生命感到尊重,對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感到知足,每一個阿富人都是那一個追風箏的孩子,他們追尋著屬於自己的族群認同,追尋著家族認同,也在追尋著自我認同,當一個阿富汗人站在異鄉透過電視機看到自己家鄉殘垣破璧的景象時,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失落情懷,一種背叛國家的罪惡,但是,當世界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它們這一群人全都是恐怖份子的時候,他們卻也百口莫辯,恨自己身上為何流著那骯髒的血液,頓時,又恨起了自己。

這是無根的悲傷,

也是有根的哀愁。

高原黃土靜靜地堆積著那千秋的失落,

荒野皪漠低鳴呼嘯過曾經擁有的美好。

這是有根的嘆息,

也是無根的惆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