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差異化教學研習心得

差異化教學的教育原理,是以學生為主體,因應學生多元的學業準備度與興趣,來持續一致的運用各種教學法,並調整教學內容,換句話說,教學應該顧及學生學習成就的雙峰落差現象(即低成就與高水平),透過適切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適當的學習挑戰來提升學習動機。




另外,藉由彈性的分組方式之安排,讓不同學生可以藉由同儕的相互合作,搭建學習鷹架,最後,運用持續性的評量與教學,來做教學進度的調整,以達到貼近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補救教學的重點,則是要透過正常教學的課程當中,充分實施差異化教學,以減少補救教學的次數

再來,對於低成就的學生,要看成「高潛能」的學習族群,而非低等的絕對弱勢,因為老師的教學安排會決定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生的學習表現低成就,有分三種層次,分別是能不能、會不會以及要不要,如果,學生是不想學習,在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情況下,縱有再多的教學內容安排都沒有意義,因此,差異化教學與補救教學是一體兩面,相互配合的教學機制。

這一堂課的收穫很多,讓我想要重新來檢視過去的教學安排,茲列出目前我有要重新的規劃的下列幾項清單來提醒自己:

1.
配合能力指標重新檢視教案

2.
將差異化教學的概念融入實作評量中,不以自己的單依標準來評量,而是參照學生的學習情形,並透過補救教學來予以補強,其中,可運用小老師或小專家來協助教學,但需在旁觀察並隨時支援,而非放任不管

3.
運用合作學習的概念,並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學習狀態與起點行為,來安排異質型小組,另外,在小組中,亦可在分作2-3人為一組,進行更細緻的討論,以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進度與收穫。

4.
於課堂第一節課,可運用相關評量,如多元智慧、學習型版等測驗,事先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據以當作分組的參考依據,在部分課程適度運用「立意分組」之方式,讓學生得以離開原本熟悉的小組,一來可以創造不同的學習刺激,二來可以更為聚焦學生的學習需求,並協助教師作學習評量的掌握。

5.
學習單的設計要有差異化的概念,透過不同程度的學習單設計,來達到因材施教的理念,並且,此種安排可以方便老師可以有更具體的回應,真正協助學生看見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提升學生認真撰寫學習單的機會。

6.
過去我都要求學生統一購買學校的作業本當作個人筆記本,但考量到差異化的原則,未來會改成在統一的格式要求之下,可以自行攜帶自己喜歡的筆記本,並且,於開學時統一發下學期的評量規準,並請學生貼在筆記本的內側第一頁,提供學生參考並鼓勵其認真參與,同時,購買不同類型的印章,來適度給予學生在筆記作業上的回饋,或設置類似聯絡簿的留言機制,來予學生作課後的對話交流,方便自己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