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土溝社區參訪筆記

延續著上一篇的圖片紀錄,這篇主軸放在我實際參與過程中的田野筆記,提供對於想更認識土溝社區的人,更多元的參考資料。


1.      社造的力量來自於在地人的用心程度
2.      都市與鄉村之差距:前者公部門照顧完善、後者自力救濟
3.      水牛精神的喚醒:
(1)    喚起阿公阿嬤的深層記憶
(2)    找回「刻苦耐勞」的精神
(3)    學習牛的精神,不聽、不說閒話(因為社區居民很容易受他人耳語影響)
4.      一只花瓶的切入方法:
(1)    呼朋引伴翻箱倒櫃找舊牛車組件,已此重新打造新的牛車形象
(2)    居民重新並認識自己的環境面貌,開始發現問題並為土地發聲
(3)    邀請美猴王石雕家侯加福先生,為土溝雕刻水牛雕像
(4)    水牛雕像放置於廟口前,吸引居民討論,並逐漸形成一個社區聚會場所
(5)    後續效應:台南縣政府成立了「老牛之家」
5.      社區在地精神的實踐與否是永續經營的關鍵
6.      土溝村佔後壁鄉約十分之ㄧ的土地面積,村內有467
7.      土溝村的社造策略
(1)    尋找地方精神:確定主體性
(2)    健全的組織: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獨立於公部門村長系統,不受政治力影響與干擾
(3)    居民的溝通:村長連續兩年每天晚上持續與幹部代表溝通,逐漸形成團隊氛圍,是最好的集體領導典範
(4)    取得土地同意使用權:土地使用者須兼具管理主任,已確定該土地有確實發揮最大的公共效益
(5)    對外協尋資源:錢不是重點,多反而帶來困擾,持續性的進入、參與才是最好的外部資源,例如:南藝大建築所研究生
(6)    社區觀摩:到日本源兵衛川參訪河川營造成功範例
(7)    導覽培訓:建立在地社區的導覽解說培訓制度
(8)    影像紀錄:用影片與照片,為社造過程做紀錄
(9)    永續經營管理:土溝村最終的期許,不是希望年輕人返鄉打拼,而是希望年輕人在外頭打拼後願意回來終老,接續上一輩的努力,維持土溝永久的農村氣氛
8.   土溝社造成功的關鍵是讓老人動起來,當老人動起來時,所產生的集體能量與感動,勝過於青壯年的感召
9.   南藝大研究生的角色,從短暫支援到長期進駐,再到落地身根於土溝開設藝術工作坊公司
10. 土溝牽手路,是取country road的諧音,既不失原本意義,更增添了台灣話中牽手所蘊含的人情味道,實在相當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