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高雄氣爆有感


直到這次的氣爆事件,我才猛然驚覺,原來自己生長的高雄市,地底下竟然埋藏如此複雜的工業石化管線,而這些管線的維護與管理單位不是政府,而是石化業者!


這意謂著,凡有管線經過的地方都屬工業區的一部分,換言之,這些早期未開發的重工業區,隨著人口增加後,廠區縮減,但管線仍在,但問題是沒有以高標準的方式來因應,所以像我家前鎮區的傳統重工業區,雖然隨著引入商業開發,改變了市民的生活型態,但就整個地理位置而言,仍是個不折不扣的重工業區!

這就是非常奇怪且嚴重的問題,怎麼會有一個高都會區有這樣的情況,地面上發展高密度複合式住商混合區,地面下存留重工業輸送帶,今天又不是玩模擬城市的遊戲,程式設定不會有工安意外,我們是實在生活的居民,任何一方的人為疏忽,無論究責與否,都會引發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我絕對有資格拒絕生活在如此不安的環境中!

但反過來說,今天高雄的發展基礎,也是高度仰賴這些重工業區,它提供了許多居民的工作機會,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今天,這起氣爆事件,最需要高度專業整合的地方就在這裡,意即,如何平衡工業發展與居住環境安全的問題,這是一定要痛下決心去面對的,究竟這些管線還有沒有不穩定的情況?輸送過程的堅督機制還是歸私人石化業經營嗎?政府的堅督機制何在?公共安全與私人企業的工安標準有一致嗎?市民為何要承單高度生命安全的風險,而利潤卻歸公司所有?中央政府高度支持石化業的,卻由地方政府承擔一切風險與壓力合理嗎?這些結構性的問題,未來都必須要慎重討論,不能逃避!!

再來,是救災的整合問題,這次大家都在議論消防單位應要先作人員疏散,而非尋找源頭,但問題是,尋求源頭先行管控才是標準反應啊!請問當我們自己家中聞到瓦斯味了,你會先跑開,還是先把瓦斯關閉?當然是後者,因此,我認真的認為消防隊的處理沒有失責,因為,根本問題不在處理流程,而是處理的專業度與器材不足以因應,畢竟,消防面對的一般性災害,如火災,地震,水災,山崩,土石流,搜尋生命跡象等,但今天是氣爆,是屬於高度化工專業的東西,就像任何一家工廠會遇到的危機,需要更高度的專業判斷才能處理,所以到後來幾乎都是出動國軍的化學兵來處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這次的災難可說是複合型的,先從都市發展結構上的混亂,導致災難應變資源的不對等,從而錯失了黃金四小時的救人時機,這一連串的原因與結果,絕非簡單的傳統救災模式可以因應,因為這牽涉太多都市規劃的細節,與救災能力的整合。

再次的,我真的沉痛的呼籲政府官員,不要在作秀了,每逢災難總會看到政府官員排排坐在第一時間進駐緊急應變中心裡,還有要去勘災的,事情都發生了,你來要幹嘛,能做什麼專業上的事,我很難想像,救災如此專業的東西,請讓消防專業處理,你所要做的不是到現場,而是做資源與調度的應變,當然,更重要的,也是目前做的最差勁的,就是在太平時期,應先預作規劃,研擬,佈局,思考整個國土規劃,都市設計,土壤結構等專業的分析,這些腦力上的工作才是官員的價值!


舉例來說,台灣的災難如此之多,為何不能整合成專業的防災系統?若以中央部會的救災體系就有中央氣象局,農委會水保局,交通部公路局,國家災害防治中心等,橫向單位如此之多,難怪每次都被基層的社會救助單位嫌太慢,再來,國軍的能力是全台灣救災能力最強的單位,為何不能發展國軍轉型計劃,將兵役訓練放入更多防災訓練,以培養紮實的救災人員,一來可以提升整體救災系統,二來改善軍中令人垢病的作假文化,這些都是可以被討論的。

總之,說了很多我自己的觀察,真心覺得我們若還停留在每次災難的溫情與鼓勵,無助於降低災害發生的機率,唯有從結構面,制度面去反思與整合,讓政治處理前端預防災害的協調,讓專業進場指導實際災難救助現場,彼此各安其職,發揮縱效,才能真正收到,防患未然,防微杜漸之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