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教育之我思
最近端傳媒有一篇:『「台灣丟,大陸撿。」古文教育,究竟重要不重要?』的報導,文末 的最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你如何看古文/文言文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也不好回答,我本來沒有想要認真回答,但仔細一想,又覺 得這個問題問得其實也很重要,因為我們台灣自己目前也正面臨到這個嚴肅的課題,姑且把 那些程序性的爭議性辯論丟到一邊,實質的來思考台灣究竟是否需要文言文教育,這個問題 對一個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即便我教的不是國文,但也很難迴避,因為這牽涉到的是一個 綜合性的深遠問題。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提出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文言文本身的意義性探究的問題。
中文的美,往往側重於意境的書寫與各類修辭法的運用,而文言文的撰寫常因格律、修辭、 字數限制等要求,使得一篇文章的產出是如此的困難與珍貴,這也是一篇傳世的經典之所以 能夠延續幾百年至今仍然存在的重要原因,也是前人的智慧結晶。
可以說,文言文之美,在於意境與美感的傳達,無論是書寫風花雪月的情感世界、或是推心 置腹的肝膽諫言、抑或是意境深遠的哲學論辯,文言文的格律與精準的文字,不但能給予閱 讀者一種情感上的同理與共鳴,也能帶給閱讀者更多沉思與自我對話的空間與樂趣。
然而,也因為在古文撰寫上有太多嚴苛的規定,再加上科舉制度的選拔重視更多文采的表現 性,致使好幾代中國的知識份子或說是儒生,終其一生就是不斷的大量的背誦四書五經之經 典,與不斷強化各類撰文技巧的能力,結果導致了形式主義至上,以至於文章本身脫離的本 質的書寫,落於空洞的貧乏。
這個形式主義到了今天,依舊深深地綁住我們的思維框架,我們時常嘲弄這個社會喜歡玩弄 文字遊戲,但問題是中文的文字本身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詮釋性,一句話的解讀可以有多種 操作空間,這個問題放在國家考試、公文撰寫、甚至是國際性的總統文案宣告,都暗藏諸多 深層的意涵,因此,文言文的存在,不啻為提供給歷任統治者在文字上有許多重新解構與再 詮釋的機會,加以儒家思想的法統化,使得歷代的朝代君王,無不以這些經典學說,來宣揚 其濟世愛民的偉大思想,以至於那些宣稱滿腹經綸的學者能臣們,也在此架構中被逼迫出一 個絕活,那就是必須展現出絕佳的用字遣詞能力,既不能書寫的過於露骨以免得罪了上朝, 又必須要把該要說的話說清楚,此為中國的知識份子們最大的本事之一。
因此,文言文的載體與形式要不要教?格律與修辭技巧要不要學?這些都會牽涉到我們需要 學生要理解並認識文言文到甚麼樣的程度,以至於他能展現並運用的機會在哪裡?這是必須 被充分討論的問題之一。
第二個問題是文言文教育的目的性探究。
上述的文言文本質性問題,牽涉到了中國文字的巧妙與運用的匠心獨到,在於其可運用的廣 度與不同排列組合可見的深度,例如:老子道德經的「道可道,非常道」,短短六個字,其 意境之深,思維之廣,可以寫成一本好幾萬字的論文,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與功力。
因此,若文言文教育的本質在於啟發學子去發掘文字背後的意境,即丟棄文本的形式主義, 而重視文本內涵的意義性探究,那麼文言文教育的目的性,不在於作為形式化的操演練習, 而是引發學子對於哲學思辨的啟蒙與討論,這樣的文言文教育才有助益。
此外,文言文教育是否可以透過重新解構與再詮釋文本的意義,使得學生能夠深究文字背後 的意義,才能達到文言文教育的高層次目的,例如:常常有人引用孔子的:「子不語怪力亂 神」,不清楚文言文脈絡的人,總是拿這句話來宣揚孔子是無神論者,但諸多考證接舉出, 這句話的是孔子的一個思考狀態的表現,是指某一天孔子再和子路對話時,子路提出了一個 問題,孔子突然沉思不語,惟恐用力分心擾亂心神的意思,和無神論一點關係都沒有。
類似像這樣的斷章取義,常常是文言文當中最令人詬病的問題,因此若文言文教育能夠再度 帶領學生重新閱讀文本,並爬梳並還原當時的情境脈絡,或說對於文字結構本身能多一層不 同的思考,那這樣的文言文教育才能收真正的啟蒙之效。
不過,我以前國高中時學的文言文就從來沒有這樣的體會,而更多的印象就是不停地背背背 ,有時候也不用刻意背,因為老師所傳遞的價值觀多半是非常牢固的傳統中華道德思想,自 己也不會想多問甚麼,反正光看懂就很難了,哪還有時間做深入的對話與辯證。因此,如果 未來我們要加入文言文的教材,在教法上與考試上的拿捏,勢必也會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主戰 場,但回到文言文教育的本質上,倘若能夠成功地喚起學生願意從經典中學習的意願,那才 是文言文教育最大的價值。
所以,這個問題牽涉到的是,文言文的教法是否能夠創新?文言文的文本選裁應作和篩選? 教學者對於文言文的認知與理解,能否帶入更高層次的共鳴感,而不落於傳統框架的「背多 分」式的學習,亦是必須客觀討論的主軸。
第三個問題是文言文教育的政治性收編作用的排除是否有可能。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當局重新找回古文教育,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部編 本)由中國教育部組織編寫,並為大陸統一使用的教材。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增。小學課 文的文言文內容增加80%,佔課文總數的30%,初中語文教材的51.7%為文言文內 容,此外,教材選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還兼顧時代性,並回到「守正」的 立場,另外,支持者表示,多讀文言文可以加深國人對歷史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
統獨問題與兩岸關係,常常是牽一髮動全身,且動輒得咎。文言文本身就是中國文學不可或 缺的存在,而學習文言文這件事情,勢必會立刻牽動到許多人敏感的神經,當台灣意識逐漸 高漲的同時,是否能夠很「客觀」的來區辨中華文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我認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與挑戰。
中國大陸現在是國族主義與軍權主義抬頭的氛圍,在此氛圍下要透過恢復舊傳統與弘揚中華 文化精神的策略來收攏人心,其實一點也不意外,中國目前的國族情緒正是方興未艾,繼大 力在各地方提倡興孔學、辦孔子學校之外,現在又要大力推廣文言文教育,一方面或許是看 見了在文革之後的整個中華文化的斷層日益嚴重,以至於中國大陸當局要重拾經典,希望能 夠透過法統化的文本洗禮,讓下一代重新建立倫常秩序;另一方面,也或許是看見了文言文 教育所存在的「政統」性策略上的意義,重新呼籲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能夠有助於其政治 維穩的延續。
這種感覺似乎是似曾相識,蔣介石來台時不也推行過「復興中華文化運動」,此種以振興國 人民族榮譽感為目的而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除了規定大家一律說國語之外,也再度把孔老 先生又搬了出來,希望國人好好遵守三綱五常,因此,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文言文,就是儒 家道德內涵融入政治的統御術的延續,這是中國傳統的道德觀與國家治理的方針的高度結合 關係,此一道德教育思想與國家統御技術的結合是透過儒家文化教材的傳遞,灌輸人民重倫 常與不違逆的思惟習性。
這個政治性的收編作用,在台灣應不可能死灰復燃,但在中國大陸可能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 情況,也因此,在這篇報導當中,並沒有深入的探究此一恢復文言文教育的真正脈絡是甚麼 ?因此,我們也無法以更具觀的角度來審視這樣的一個舉措,對於中國或是台灣,無論就歷 史史觀、詮釋脈絡、恢復文言文教育的基本目的差異究竟為何?而台灣既不可能走回以前的 黨國教育老路,那麼在恢復文言文教育這一個過程中所面臨的阻礙,無疑的就是台灣定位的 認同的價值的命題。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我也僅以我有限的理解來詮釋我的想法,但就實質的 層面來說,中國大陸的崛起是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台灣如何一方面保有自己的文化實力,一 方面展開並走出與中國不同的道路,真正的核心,不在於文言文本身的文本,而在於教學者 自身的視野能否有所突破,同樣一份教材、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切入觀點、不同的問題設 計,就能引出不一樣的思維,而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不再受限拘泥於古人的喃喃自語中,而 是能從眾聲喧嘩中淬煉出自己獨到的品味與見解,這才是學生學習古文/ 文言文真正的福氣。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也不好回答,我本來沒有想要認真回答,但仔細一想,又覺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提出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文言文本身的意義性探究的問題。
中文的美,往往側重於意境的書寫與各類修辭法的運用,而文言文的撰寫常因格律、修辭、
可以說,文言文之美,在於意境與美感的傳達,無論是書寫風花雪月的情感世界、或是推心
然而,也因為在古文撰寫上有太多嚴苛的規定,再加上科舉制度的選拔重視更多文采的表現
這個形式主義到了今天,依舊深深地綁住我們的思維框架,我們時常嘲弄這個社會喜歡玩弄
因此,文言文的載體與形式要不要教?格律與修辭技巧要不要學?這些都會牽涉到我們需要
第二個問題是文言文教育的目的性探究。
上述的文言文本質性問題,牽涉到了中國文字的巧妙與運用的匠心獨到,在於其可運用的廣
因此,若文言文教育的本質在於啟發學子去發掘文字背後的意境,即丟棄文本的形式主義,
此外,文言文教育是否可以透過重新解構與再詮釋文本的意義,使得學生能夠深究文字背後
類似像這樣的斷章取義,常常是文言文當中最令人詬病的問題,因此若文言文教育能夠再度
不過,我以前國高中時學的文言文就從來沒有這樣的體會,而更多的印象就是不停地背背背
所以,這個問題牽涉到的是,文言文的教法是否能夠創新?文言文的文本選裁應作和篩選?
第三個問題是文言文教育的政治性收編作用的排除是否有可能。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當局重新找回古文教育,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部編
統獨問題與兩岸關係,常常是牽一髮動全身,且動輒得咎。文言文本身就是中國文學不可或
中國大陸現在是國族主義與軍權主義抬頭的氛圍,在此氛圍下要透過恢復舊傳統與弘揚中華
這種感覺似乎是似曾相識,蔣介石來台時不也推行過「復興中華文化運動」,此種以振興國
這個政治性的收編作用,在台灣應不可能死灰復燃,但在中國大陸可能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我也僅以我有限的理解來詮釋我的想法,但就實質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