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搬桌椅」課程實驗
「搬課桌椅」可以拿來上正課嗎?這是我心中對於這次教學的好奇與疑問,也是我首次嘗試以例行事務作為學習素材的體驗式教學,跳脫結構式教法的學習情境,讓我對於「引導」二字又有了更多不同的思維與啟發。
一切就從搬課桌椅開始吧!
由於我的童軍課是透過小隊制度來進行學習的,但因本校沒有專屬的童軍教室,所以每次上課,學生都要辛苦地搬動課桌椅到我所安排的組別位置上,恰巧,今天這一班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班上同學仍不甚熟悉,又對於組別位置還不是很懂的情況下,可以想見的是,搬動課桌椅實在是一件超級恐怖的事情。只見每位同學奮力地拖著自己的桌子,在地板上刮出非常尖銳且刺耳的噪音,那種集體刮地板的震撼,實在是一種酷刑,這也就算了,每個人都發出極大的分貝,不斷嚷嚷著「借過!借過!」頓時間,教室已然變成了公開叫賣的菜市場,看著這一切,我的胸膛已燃起了熊熊火焰,很想發飆說:「停!吵死了!這麼大了連搬課桌椅都不會啊!你們國小老師沒教啊......」
正當我要開始發飆訓斥的時候,忽然,我的腦袋跑了一念頭,它問:「這樣生氣能夠達成你要的目標嗎?」,我突然領悟到,的確,我有理由可以生氣發飆,但是,那並不能幫助我達成「讓孩子學會自律」的目標,況且,如果好好運用這個情境,來讓孩子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概念,那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我體會到若是我自己無法重視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並試圖讓孩子也感受到搬桌椅這件小事也很重要的話,那麼,們最後只會學到一種制約後的反應,那就是「∵老師生氣 ∴乖乖搬」,這樣的邏輯,如此,他們根本不能體會自律的意義。
於是我的火焰漸漸地熄滅,暮然看著這一切的失控在我面前發生,我發現,與其每次課程一開始都要來著麼一齣戲痛苦的戲碼,倒不如我今天花一堂課的時間,運用這難得的情境素材,來上一堂團隊合作的討論課程,但要怎麼個上法,其實腦袋還是沒啥概念,反正,就邊走邊想吧!我只好耐著性子,冒著被其他老師訐譙的風險(我樓下的班級應該會恨死我><)、校長巡堂時質疑的眼神(你這老師怎麼都不管...)以及那震耳欲聾的噪音,靜靜地等待所有課桌椅完全就定位。
終於,一切塵埃落定後,我開口問了一個問題:「請問,有沒有可能我們下一次班課桌椅的時候,能沒有聲音?」同學的反應先是一愣,然後開始說:「不可能啦!」「有人力氣太小了,搬不動啦!」各種負面思考的話語如洪水般襲來,這時候,我又拋出了另一個問題:「我沒有說只能由你一個人搬啊!如果有人幫忙的話,可能嗎?」此時,部分學生開始點頭思考,原本說不可能的聲音也漸漸變小,我發現到大家雖然沒有反應,但我願意相信他們正在思考這件事情解決的辦法,於是,我轉向黑板寫下兩個大字:「團隊」,並回頭向學生說:「如果今天大家都能以這二字來思考,那麼成功不發出聲音的機會就會變得很大,你們相信嗎?」看見學生仍然以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心想,是時候可以丟任務出去了,於是,我要求每位小隊長,帶領隊員去討論「如何避免班課桌椅時太吵」這個議題,此時,學生的反應讓我既驚訝又感動:每個小隊彼此聚集在一起,真的很認真的開始討論起來,認真程度就好像大人在討論國家大事般的專注,我其實沒有預期到原來這樣的議題,可以成為一個「正課」,而且,接下來同學的報告,更是讓我驚喜連連。
首先,我在各組報告前,先示範了一套正式的報告方式流程,並再三強調尊重的重要,我和大家說:「有一句話大家都有聽過那就是『我雖不同意你的看法』,下一句是?」很多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出:「但我會尊重你發言的權利!」從那之後,每一組的報告都相當認真,這讓我反思到過去我上課的風格,就是因為太過於自由鬆散,以至於後期的上課秩序都相當的混亂,畢竟,自由應是做該做的事,而非做想做的事,這點確實是日後我仍需要改進的。
回到大家報告的內容上,每組的報告都相當有意思,五組的回答分別是:
1. 男生搬桌子、女生搬椅子,大家一起分工
2. 大家一起幫忙搬
3. 可以倆倆一組一起搬
4. 可以事先規劃好動線,然後依照每個人的體力來進行分配
5. 可以事先分配好大家要幫忙的地方,然後就照著做
每組的報告都可以看出這個小隊或是這個報告者的特質,我發現第四組的同學在報告時相當認真,因為他用非常堅定的眼神來進行它的報告,而且還有配合手勢來加強語氣,但是台下同學卻一直摀著嘴在笑,那種笑也不是故意輕蔑排斥的笑,而是大家認為他報告的很認真很可愛的那種笑,當下的團體動力就很明顯地表現出,大家已經公認這位同學是班上的「知識份子型」人物,就是那種凡事都很認真,但又不至於讓大家很討厭的那種風格,對於這樣的孩子,其實是有潛力來進行表達訓練的,這讓我忽然想到,如果,我能夠來安排表達訓練的課程在我的童軍課中,或許,這也是一種很棒的嘗試,畢竟,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不僅有助於情緒控制、反應訓練、甚至是自我了解的提升,對學校而言,也是在培養人才啊!因此,如何安排每個人都有適當的表達機會,而不會變成是可怕的上台夢靨,我想,還需要更多教學策略上的思考與安排。
到了最後的結論報告,讓我有更為驚喜的弦外之音。由於第一組與第四組的內容都呈現出需要考量到體力上的分工需求,所以我讓孩子去表決自己比較贊同哪個方案,結果,多數同學都選擇第四組的答案,我相當訝異,我問大家為什麼選這一個,有一個女生舉起手來,告訴我說:「因為女生不見得體力差啊!」原來,小小年紀的她,也有能力從分工中去看到性別的議題,頓時我忽然覺得我們的下一代仍然是有希望的,我相信她的國小老師應該也會感到相當驕傲,顯示出性別教育的確有真的紮根在孩子的心裡!
最後,鐘聲響起,我慎重地請學生好好地去執行剛剛討論的結論,結果,真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像一開始那樣的焦躁莽撞,大家都開始靜靜地先思考,然後才逐漸有動作,雖然,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靜音,卻比初始的情況好太多,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大家都願意互相協助與幫忙,此時的我,心中想著,我在例行性班級經營管理中,找到(或找出)學生在生活中應建立的生活態度,是這次教學的重要突破,今日雖然沒有上到所謂的正課,但是,何謂正課?何謂不重要的課?我想這次的實驗性課程,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只要能夠掌握機會與情境,並善加引導,那就是正課,這也是綜合領域課程最主要的核心精神,看著眼前這群可愛的孩子努力搬桌椅、互相討論的認真表情,還有甚麼比這個畫面更感動的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