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這是一篇讀完後很令人感慨的文章......

文中主角皆以中年位居要職,但對於當年得狀元時"求學"感觸卻都帶著"未竟之憾",因為在追求各種"名相"的成就時,只能先遮蔽住自己內在的聲音,即便雖然仍然可以在社會的位置中取得良好的頭銜語名聲,但是,從訪談的字裡行間,還是能感受到一種--不得不戰的焦慮與嘆息!

這些年來,無論經過多少次教改,但是,其核心還是不脫離要拼"輸贏"的價值,不知道這是否源自於台灣人的集體意識作祟,總覺得我們不可以輸人家,這樣的社會環境雖然營造了一種集體向前追的衝勁,但也確實逼出了更多的不安、徬徨、挫折與無法坦然,過於要求自己"正向積極"的背後,其實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使得"行行出狀元"也必須建構在--必須是該領域的狀元!!

所以,我們看不到那個"行行"本身對於穩定社會結構與其職業價值的貢獻,反而,還是強調要出"狀元"的菁英態度,這種集體的潛意識焦慮,浸潤在教育的學習環境中,形成學生的高度內化,以至於我們無法透過教育,讓學生學習去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因為,你怎麼能用"頭腦"去聽自己的"內在"聲音,這個"頭腦"是期待成為狀元的,但是,人的內在渴望的是一種被理解、被接納、被尊重,當這些渴望與功成名就綁再一起,就成了人的心理牢籠,除非勇敢看見自己,否則永遠無法脫離,就像文章最後所說的:太早被定義為「第一名」,是人生何其沉重的負荷啊!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