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反國光石化遊行之我見與我思2010.11.14

2010年1113日,為了聲援反國光石化廠即將於台灣最重要的濁水溪出海口潮間帶溼地繼續施蓋八輕,我們南沙魯村重建班的同學們,與其他社大各班的夥伴們,一同北上台北參加"石化政策要轉彎、環保救國大遊行"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環保遊行的活動,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當公民力量聚集時,那種集體產生的能量與共識是相當震撼的,尤其讓我感觸很深的,就是雖然你認識的人很少、或者可能連同班的同學也不是很熟,但經過了活動之後,大家的關係似乎變緊密了,就連在遊行時,當你看到那些旁觀的路人們對我們投以支持的加油聲或是溫暖的眼神時,自己會更加認同台灣這塊土地,因為我們的訴求不是為了政治利益,更非社大的團體名聲,而是實實在在地為了不容許脆弱的環境再受到破害而發聲,那是一種很純粹的善的力量在集結,而且,更值得高興的是,這種行善感動的人心力量,不是又是因為天災後的悲情安慰力量,而是為了固守家園免遭環境汙染的核心價值起身捍衛的公民行動,是更具積極性且教育性的。

 
這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的環保團體都紛紛站出來聲援,每個環保團體都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與其代表性,就主流價值而言,這樣百花齊放的狀態是好的,畢竟這樣聚集起來的聲音才會大,但也有一些政治團體組織也加入行列,像是綠黨、台灣國聯盟、反郝貪污組織等,當然,這樣的生態絕對沒有所謂合法性的問題,群眾運動本來就會有共生依存的關係,這也是群眾運動之所以難以”控制”卻又充滿力量的迷人所在,但我觀察到的是,似乎環境議題的群眾運動,免不了會與政治議題扯上關係,但環境監督的角色不會因為是哪一個政黨執政而有所變動,換句話說,今天大家是為了同樣愛護環境的心,才會聚在這裡,政黨團體要來利用這個機會搏個版面,出個聲音表示支持,那當然是好事,但身為環境監督者的我們要有敏感度,我們可以同意讓你ㄧ同進來為關心守護家園而努力,但卻無法支持你透過這樣的場合來作為收集政黨利益的來源,或許,我是因為台灣這幾年來太過於泛政治化,而養成了一種害怕政治力量介入的心態,擔心一個純粹的環境議題訴求在發聲時,其他人看到的卻是政黨在背後操刀的結果,那是我所不能認同的與接受的。

 
反過來說,環保團體自身的價值正確性,也應該受到嚴格的把關審核,究竟今天上街頭的遊行是為了那些雲林、彰化鄉親的家園環境把關,還是與政黨同樣透過這樣的場合來搏版面,渲染自己做得多麼有功德,一個是為了政黨的利、一個是為了團體的名,這樣的行動訴求,都是背離了環境教育的真意。因此,我在這裡很驕傲的看到了,我們社大這次出去,完全沒有任何的響亮招牌,我們的醒目標幟就是那隻在石化政策執意實施下的受害者──台灣白海豚,因此,我們做了很多的大小白海豚(這裡要感謝那些辛苦製作道具的夥伴們,你們辛苦了!)讓大人、小孩都可以當作自己的身分標幟,讓人一看就知道我們的訴求,就是為了白海豚發聲,這樣的切入點,我認為有達到了環境教育的目的宣傳,也是我很認同的作法。

 
在台灣,很難真正純粹地談論環境議題,有些被政治議題掩蓋(例如蘇花高)、有些則是被犧牲在短暫的選票利益上,政府應該去思考每一個政策下的環境衝擊是什麼,我們留給下一代的資產,不應該是有毒的土壤、死亡的河川、充滿獨物的空氣,在經濟需求與環境衝擊的考量下,憑藉著這麼多厲害的學術專家學者們,不可能、也不應該提不出更妥善且更謹慎的政策,若大家都能從環境教育的方向思考,就會去真正聆聽人民的聲音、如何形塑出給後代子孫的典範價值、人民是否從中學習尊重環境的本質,如果在上位者正本清源,由上而下堅持做對的事情,而非僅止於把事情做對(更何況做的還是錯的!),那整體台灣的氣氛會有很大的改善,至少,人民沒有如同媒體所放送的無知、瘋狂與撕裂的形象,想做對的事情的人,仍然在基層努力發聲。

 
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環境教育的價值來談。環境教育不是倡導少穿西裝、少吹冷氣,然後大興土木蓋石化廠;不是環保團體打著救地球的口號,目的卻是擴張自己的事業版圖;不是教育人員拼命的辦活動、拼績效,卻從來沒有真正率領學生落實環境行動,對我來說,這次的遊行讓我上了一堂課,以前很多似是而非的環境教育觀念,都有了嶄新的啟發,改變別人,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我不能一直期待等著上位者覺醒,那是空泛且無價值的,況且,人的一生想做的事情很多,沒有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瑣事上,必須要把握時間做出改變,而且是對學生有影響力的教育作為,不管是環境也好、品格也好,只要我的每一天能夠在學生的心中產生一點小小的漣漪,哪怕就是那ㄧ點點,都會是這群未來主人翁產生豐沛能量的泉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