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鄭道聰先生演講心得2010.11.30


上周三晚上,老師安排了對台南文史很熟悉的鄭道聰老師來演講,老師風趣的侃侃而談台南安平的歷史變遷,並且透過很多田野實際的照片資料,旁徵博引出更多貼近真實的歷史脈絡,很容易讓聽者就會悠游在過去美好的文化環境裏頭。


課後,許老師有談到了一個觀念,那就是在地觀察者,要用相機對社區做紀錄,每一個田野工作都是一個行動研究,的確,要做一個快樂的田野工作者是很容易的,但是,沒有投入感情的研究,是很難引起更多共鳴的,要想深入探究在地的文化歷史或是環境議題,就算做足了閱讀的功夫,但卻沒有自己情感上的連結,便很能真正觸碰到訪談者的心,因此,或許可以說做田野,就像是在與人交心,自己的心永遠都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準備好要與人做真實的接觸,我想,這應該是對於研究者最大的考驗吧!


最後,附錄上課的筆記與大家分享:



安平

 

1.安平耆老都是說日本時代、而非日據、日治時代,因為不需要特別強調政治意識

2.安平最後一位耆老,何亦盛先生

3.安平人有擔任日本軍屬:跟隨軍隊的醫師、廚師、慰安婦、挑夫,主要以挑夫為主

4.穿著日俄戰爭的舊服裝,代表日本軍隊到中國打仗

5.1939年日本徵召台灣軍隊,屬安平被徵召的人數最多,約400多人,原因是:

(1)安平有小學校代表人口多,且日本人也多

(2)勞動人口多,體力好

(3)有日式企業,如台鹽

(4)以親戚家族為系統,整體在戰場上彼此好相互照應,但到後期此政策取消,因為牽連數廣,少一個就少一群

6.安平12軍伕墓,至今仍存在於安平區中,位於幼稚園對面

7.新南國小的前身為台南水產公司,因為運河可直接運貨到該地處理貨物

8.1935年台灣博覽會

9.王雞屎先生是誰?


先對訪談者有基本了解,訪談內容可放在生命的重要經驗,求學、畢業、結婚、養育等

1.社區人文紀錄與文史調查的目的:

(1)認識社區歷史空間與文化資產現場

(2)重新建立文獻與社區歷史現場價值

(3)加深社區理論實踐與歷史人文視野

台灣最早開放的港口是五條港,所以做16歲由此發跡


2.如何進入田野工作現場

1.建立現場地緣關係

(1)尋找工作及聯絡地點:圖書館、咖啡館、民眾服務站

(2)認識現場地標:車站、寺廟、官署、公園

(3)確立道路方位及交通工具:聯外、區內道路、停車場、車站班次

ps:主動辦活動吸引社區當地民眾參加,由此觀察社區民眾的真正想法

問題:田野調查是主觀的,如何不因此而影響紀錄的客觀性,例如:陷入當地的紛爭中、忽然成為事件協調者...等

答:田野是需要深入的,當與在地人發生感情時,便是長期投入的付出

3.從資料的閱讀掌握人員資料

(1)當地耆老、官員、地方組織領導人、廟公...

(2)從老照片當中,請耆老"看圖說故事",引出更多關於照片背後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