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無意識的反思

今兒個帶恩恩到公園玩耍,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給我很多的反思。

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大朋友,每次溜滑梯都沒有顧及下方的小朋友,總是用很狂野的方式在玩。很多父母親要嘛就是把小孩抱得遠遠的,不然就是謹慎地守在一旁觀察(我就是後者的),有一次我注意到,他又要快速衝下來,剛好下方又有一位小朋友,我連忙出手檔了一下他,並看著他說,請慢一點,等下面的小朋友滑到底後再滑,請小心哦!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有聽進去,只知道他立馬又拔腿狂奔到其他地方去玩,後來,恩恩也跑去玩別的設施之後,我也轉移注意力,沒有再多留意這個小孩。

過了一會,突然之間,聽到一陣怒吼,一位媽媽怒氣沖沖的抱著自己的小孩,殺氣騰騰地朝著那個孩子衝過去,大聲地咆哮:「這是那一家的孩子啊?!是沒有爸爸媽媽嗎?亂踢我的小孩不用負責任嗎?你爸媽在哪裡?可以這樣亂踢人嗎?」

當時因為我已準備要離開,沒有再留心事情的發展,只看到一位爸爸趕忙跑來,用手上的東西打了一下那個小孩的腳,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落幕了,畢竟,爸爸有出來處理了,那就祝福這兩家能和平處理這件事情。

在離開的路上,我注意到老婆仍一直在關注。
我問:「你怎麼這麼關心啊?人家爸爸都出來處理啦!」
老婆:「你沒發現嗎?」
我:「發現什麼?」
老婆:「這位媽媽一直和他丈夫說:你兒子被人欺負了你是不會處理嗎?你兒子被人欺負了啦!」
我:「所以嘞?」
老婆:「所以剛剛出來教訓那個小孩的不是他爸爸,而是那個被欺負的小孩的爸爸!」

這個事情,給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怪罪那一方的是非對錯,而是在整個過程中,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也是一個爸爸的角色,我思考著,這樣的怒氣與攻擊行為,時常是出自於無意識的慣性,大人的憤怒是來自於恐懼,當小孩受傷了,我們會陷入混亂與擔心,而正是這樣的恐懼,支配著我們,採取了許多看似是保護孩子但卻是傳遞了負面訊息的行動。

透過這樣的發生,我也看到了自己的黑暗面,不管是自己生氣打自己的小孩,還是替小孩出氣,都是內在的恐懼在支配著自己,我常常口中說著愛,但事實上說的不是愛,而是要符合自己的控制權而已。

透過這起事件,我看見了身為父母親的憤怒,與和孩子相處時的界限,對於其所處的周遭環境,是如何產生相應的影響力,孩子所學習到的情緒反應,往往都不是真實事件帶來的感受,而是父母親的恐懼。

或許,孩子會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因他人的行為受傷了,而產生難過與憤怒的情緒,但這些情緒感受是好的,因為是來自於他自己的真實性,作為父親的我,可以同理但不必介入,更無需侵入我的情緒在其中,只因我深刻地知道:「我會牽著你的手,但是路要自己走!」

我愛你,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我。祝福這事件中的兩個孩子都能獲得神的撫慰與療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