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服務學習之我思1

孩子的生活經驗若不足,難以體會服務的價值,無論要求他做多少時數,都只會讓他距離服務越來越遠。

這一點,我從今天上課的孩子口中清楚的得到了證明。



我讓學生再討論服務方案之前,自己用心智圖法示範了一個服務方案的形成所需要考量的指標有哪些,過程中的討論,很慢,因為學生的腦袋想的很慢,有些也不願想,只是空坐在那裡發呆,而要進入本堂課的討論前,我已花了兩堂課的時間來做引導與暖場,所以,不是引導的不夠深入,而是,真的有許多的孩子不願意思考與動腦,而這正是我今天上課最大的挑戰。

過程中,透過多次的引導討論,希望學生能夠自己回答,但難度在於,孩子的回答都說得很大、很籠統,例如:我舉例如果服務方案訂為"垃圾大作戰",那大家可以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有些說要發免費垃圾帶、有些說要鼓勵大家不要亂丟、有些說要自備環保筷、有些說要淨灘。後來,談到了服務的範圍,有人說要全臺南市,有些說學校就好,每一個範圍所牽涉到的服務方式都不同,但對於本校的國二生來說,似乎想不到那麼遠,只有少部分同學覺得應該要分開,至於那些從頭到尾都狀況外的學生,無論你如何的邀請他分享,他所說出來的答案若不是為了製造"笑果",再不然就是四個字:我不知道......

這些提出意見的同學,都是平常本來就較為積極再發言的,但三分之二的學生,都會在我把意見寫下來的時候,開始聊天說話,但是邀請他分享,卻是一句話都不說,所以,我只好不斷地邀請、等待、觀察、詢問,讓每個學生都注意到我有在注意你是否專心討論這件事情。

漸漸地,有許多同學感到不耐,而開始趴在桌上,因為對他來說,要設計一個服務方案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如何讓他們有感覺,我實在也用了很多的方式,從影片到故事,或許,我唯一沒做的事是,要用強迫的方式,請他回去找資料,但依據我的經驗,一定也會有許多人不去找,然後等待其它的組員來幫他完成。

後來,開始進入分組討論階段,有些小組氣氛不錯,有些只是假裝再討論,寫在紙上的東西明顯空洞,但對我來說,一切可能都是時間的問題,綜合活動所謂的"從容",可能說的就是等待的智慧。

過程中,我巡到一組的討論,展開了以下的對話

我:你們這組要做的方案是甚麼?
同學:做弱勢兒童
我:為什麼要做弱勢兒童呢?
同學:(指著另一位同學),因為她說的
我:弱勢兒童這麼多,你們要去哪裡找呢?
另一位同學:家扶中心很多啊,隨便找都有!
我:所以你曾經有到家扶服務的經驗囉~
她:我都在那裡做志工啊,作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甚麼折宣傳單啦甚麼的(語氣十分的無奈),有的時候很無聊,只能在那裡等時間
我:...........

事實上,我後來還是有"溫馨"的提醒這些同學,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我要要做服務這件事情,但內心的感覺很沮喪,當下似乎不知如何回應這群孩子的回答,因我很了解,這就是我們目前推動服務學習的惡果,就是毀了孩子服務的胃口,讓她以為服務就是要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為了滿足時數的無聊工作,所以,到了教室內,綜合活動課又要討論服務的事情,她就會很本能的連結到那一些無聊的經驗,還要再重複一次。

我的觀察,或許只是一個學生的真實,不能代表其它人,也不意謂著其它的孩子在過程中就沒有別的收穫。我只是在反思,我的服務課程,如何讓每一個參加的學生,都能產生真實的感覺,而不只是寫給我好看用的,就像我現在也應思考要求學生寫心得是否會形成反效果,有時,這當中的拿捏實在是不容易,特別是關於"情意"的體會與覺察,往往都需建立在學生有基本的觀察能力時,才能有體會的能力,這當中牽涉到的個體差異性,是當前情意教育最大的挑戰。

依舊要繼續努力,但努力過後的效果,不用過於期待,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整個社會功利主義導向的結構性扭曲問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撿海星一樣,一個一個對話、一個一個引導,真實的去應對每一個來到教室的學生,這是基本功,但基本往往是最難以堅持的,還是要和自己說聲加油,和每一位和我一樣在基層付出奉獻的教師說聲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