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林肯,重溫民主(我的感動)


坦白說,自己花了一天時間,去記錄林肯這部電影中的相關對白,其實也是一種很棒的自我學習,雖然,這部電影當初上映時就去電影院看過了,但坦白說,當初看到快睡著,或許,是學運喚起了內在對於民主自由這聽起來像是陳腔濫調的詞彙,有了更實質的感觸吧,因而再重溫時,我有了更多的發現與體會。



隨著電影後端林肯被刺殺的畫面傳出,我的心情頓時突然感到激動無比,而當片尾播放林肯所發表的那段,為了癒合國家因戰爭所留下的傷痛,所呼籲人人必須發揮內在正義,並主動關懷他人的動人演說,讓我瞬間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己。



說是一時激情也好,說是一時失落也罷,我感受到,我們似乎時常仰望著偉人的背影,渴求他們能夠給予我們面對這殘酷世界的勇氣,但也因此將人神格化,以至於讓意志不堅定之人,因其內在的恐懼而詆毀他,甚至取之性向,徒乎負負。


林肯最終被暗殺了,似乎註定了高尚的靈魂終將承擔著世人的期待與責難入土的悲劇,正如同那些為世界做前鋒的人權鬥士一般,如: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南非曼德拉總統、印度聖雄甘地、緬甸的翁山蘇姬...等,當然,還有我們台灣的鄭南榕義士、228事件中被迫害的無數先烈、創建中華民國的革命烈士們、以及,至今仍持續為台灣爭取自由民主的蔡丁貴教授、史明先生...等先行者們,每一個投入的熱血靈魂,無不時時刻刻承擔著內心對於自由的強烈渴望,與外在政治制度斡旋之間的雙重考驗。



而這樣的犧牲與奉獻,正是在追求民主自由過程中,饒富珍貴且具啟發性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在體制內的政治人物而言,如何能在各方的勢力寰宇之下依然謹守那最初的濟世情懷,絕對是高強度的心智磨練。

而透過林肯這部電影,我們也不難看出,美國在其民主進程的發展中,即便是林肯也是透過各種利益交換與協商,才能取得廢除黑奴的成就,而這恰好彰顯出民主制度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就是說,民主並非只看那檯面下的各種協商與利益分配的骯髒事(即便是好像有時也是不得已的手段),而是在此一複雜的權力交換過程中,我們是否仍然能夠保有內心那份想讓世界更好的初衷,而這樣可貴的價值,這份榮耀將能真正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直到那永恆的未來,就好像我們從歷史中的偉大人物學習一樣,我們總是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光明的力量。

所以說,民主制度的偉大,其實不在於透過它,就能確保我們一勞永逸地解決世上所有的問題,而是透過民主機制的遊戲規則,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參與、對話中去激發自己的潛力,並學會真正的聆聽,進而促使我們對於內在景仰的那些關於和平、自由、平等、博愛等一切真理,產生更深刻的洞見與覺察,換言之,民主的存在不是為了讓無知與偏見蒙蔽了我們的心靈,而是讓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能獲得心靈的解放。

的確,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去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不要單純地去期待與要求民主制度可以永遠保障我們的權利,而是要問自己究竟為了這個理想盡了多大的義務去確保它的純粹性,正如同林肯在推動廢奴法案的過程中,也不是空口說大話的不沾鍋,而是親自去面對來自各方勢力的競合,努力地亦步亦趨去尋求彼此對於真理的最大公約數。

當然,林肯做為一個政治人物,勢必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他在運用人民賦予他的合法權力時,也是審慎地應用每一次的決策權,只因他堅守對於民主的核心價值,即重視「程序正義」。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是否應當從這些寶貴的歷史紀錄中,去深刻地對於自己當今國家所面臨的危機有更多的體認與反省,特別是所有身處決策核心的政治人物們,是時候好好地重溫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民主價值了,而身為百姓、公民的我們,也要努力打破我們對於民主的錯誤期待與空泛的想像,特別是我們台灣的民主雛型來自於美國的憲政架構,看見美國民主制度這一路走來的興衰榮辱,我們應該雀幸,我們雖然年輕,但可以站在許多的巨人肩膀上前進,而非重蹈巨人跌倒的路徑,如此,我們將能看得更高、想得更遠、走得更實、做得更好。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