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反思提問有感
反思提問是體驗活動能否成功轉化的關鍵,但其難度在於,如何讓學生與教學者產生對話關係,在這過程中,學生會因為教學者個人的特質來決定是否要發言,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關鍵在於我自己能否適當的營造友善的討論氛圍。
當然,我也有意識到,常出現的情況多半是,學生在遊戲中相當積極投入,但是一旦進入討論階段,則會瞬間呈現封閉狀態,對於這樣的現象,我的反思是,可能是自己在詢問的態度上過於直接或是太強勢,讓學生有感受到"我要說教了"的感受,所以,很本能的就不想對話了,再來,很可能是自己再提問的設計上,過於單調,沒有其他有去的分享模式,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學生想要回答。
另外,我目前的引導省思仍然有話說太多的問題,不過,這是否真的是個"問題",還是為了引發共鳴而不得而為之的策略,仍有許多討論的空間,不過可以提醒自己的是,未來在提問的設計與編排上,仍要更精準,以及,針對國中生的程度,要引導到多深的層次,都是自己要再充分考量且設計的。
最後,我發現自己常常會期待每個學生都能在遊戲過後,有立即性的反思回饋,這樣的期待,會在無形中顯出過於急躁的問題,以至於學生會直接感受到必須回應的壓力,然而,綜合活動的十字箴言中,有一個指標是"從容",因此,如何讓學生具有充分的從容反思時間,也是考驗著每堂課45分鍾,精準控時的能力,這點還有待加強。
當然,我也有意識到,常出現的情況多半是,學生在遊戲中相當積極投入,但是一旦進入討論階段,則會瞬間呈現封閉狀態,對於這樣的現象,我的反思是,可能是自己在詢問的態度上過於直接或是太強勢,讓學生有感受到"我要說教了"的感受,所以,很本能的就不想對話了,再來,很可能是自己再提問的設計上,過於單調,沒有其他有去的分享模式,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學生想要回答。
另外,我目前的引導省思仍然有話說太多的問題,不過,這是否真的是個"問題",還是為了引發共鳴而不得而為之的策略,仍有許多討論的空間,不過可以提醒自己的是,未來在提問的設計與編排上,仍要更精準,以及,針對國中生的程度,要引導到多深的層次,都是自己要再充分考量且設計的。
最後,我發現自己常常會期待每個學生都能在遊戲過後,有立即性的反思回饋,這樣的期待,會在無形中顯出過於急躁的問題,以至於學生會直接感受到必須回應的壓力,然而,綜合活動的十字箴言中,有一個指標是"從容",因此,如何讓學生具有充分的從容反思時間,也是考驗著每堂課45分鍾,精準控時的能力,這點還有待加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