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童軍課的公民體驗反思

有鑑於今天上課班級又是姍姍來遲,看著大家好像也不是很在意,自己心中立刻決定今天不按進度上課了,要來和大家討論這件「問題」如何解決。



首先,我先指出目前同學上課晚進教室的現象,並詢問原因,有同學反應是因為上一節下課有跑走活動,有些人來不及回去拿課本,我再問大家是否都有同樣的困擾,有許多人點頭同意。

我說,既然如此,那麼我開放10分鐘給全班,請班長主持討論會議,我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全班必須準時抵達綜合活動教室並攜帶上課物品,那要如何達成這個要求,請大家共同討論。接下來我便請全班用開班會的方式來共同擬訂大家都可以配合的策略,結果,全班都和我說:「老師!我們沒有開過班會,請問怎麼開?」我當下愣了一下,心中的直覺是「那也安內??」我原本打算交付班上共同決議後,讓大家對於準時上課有共識就好,結果,沒有想到我們的學生沒有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經驗。

於是,當下我就直接示範班會的會議流程,並請班長與副班長分別擔任主席與紀錄,沒想到,我們竟然花了一整節課討論,過程中,我不斷提醒同學有意見的要舉手反應,不要自己私下發表意見,結果自己又對結果不服氣,就這樣反反覆覆的來回討論,大家的討論開始有了一點感覺。

我觀察到,在這過程中,有些人很積極、有些人很消極沒啥意見,有些人則是在自己的小隊內聊天,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真實的社會縮影。快到下課鐘響了,大家仍然表決不出一個結果,我想說時間不夠了,還是由自己來主持,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大家的意見開始集中了(因為下課鐘響了!),全班同學為了不耽誤到自己的下課時間,紛紛表決同意某個學生的意見,它的意見是:「自己為自己的遲到負責任,如果自己有問題被處罰,自己也要心甘情願!」

最後,我問同學,今天這樣的過程,大家有甚麼感覺?有同學表示:「很折磨,很沒有效率」我說對啊!但這就是民主討論的過程啊!另外,大家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會覺得「卡卡的」感覺是很正常的

總結今天這樣的課堂體驗,我提出一些自己觀察的反思:

1.
舉手表達意見的同學,有些是班上的領導群,有些則是本身就很會發表個人意見的人,但統計積極參與發表意見的人,不到全班人數的一半,但是,在下課後,卻有許多人談論今天的會議結論根本就沒差,好像又回到原點等等的評論,從這樣的現象來看,我認為,這也反映出真實社會的場景,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都不會透過正式的會議場合來發表看法,而是許多自己私下的評論,這讓我也反省到自己也是如此,或許是華人社會的面子文化使然,使得我們早以習慣用這樣的表達機制來回應自己所遇到的公共議題,換句話說,我們不習慣將公共議題純然當作「理性討論」,而是要看自己在團隊中是否具有發言的立場和態勢,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值得當做探討華人領導與公共議題參與的研究題材。

2.
在表決的時候,我提醒主席和記錄也要記得投票,結果,馬上就有同學告訴我,我的說法是錯的,她說,公民課有上到主席要投票必須是要等雙方票數平均時,才能投票,提出質疑的這個同學,本身是很優秀的孩子,經由她的指正,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對於公民素養的知識訓練還有很多的專業要補強,即便是我今天營造了一個充分開放討論的場域,但沒有更專業的論述來做為課程的教材,不就可惜了這樣的一個OPEN MIND的學習機會嗎?不過,換個角度想,今天這樣的學習經驗也是提供給學生去反思自己所學的「硬知識」,所以,透過經驗學習圈的體驗,其實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認知」與「情意」上的學習,這點我今天很有體會。

3.
最後的結論是大家同意:「自己負責任」,對於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但是我卻開始擔心,會覺得這樣會不會大家都不會互相提醒?感覺很像自掃門前雪的感覺,這個想法閃過之後,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擔心,是來自於自己不相信學生可以自己負責任,進一步探究,更可以發現,我的內在除了不是很能夠相信之外,更有一層思惟是我怕麻煩!              

怎麼說呢?因為,我一開始的期許是希望同學可以自己做出統一整隊來上課的決定,這樣我就可以「確保」上課遲到的問題被解決,但是,今天大家的共同決定卻是回到個體行為去負責,那這樣勢必未來如果有少數同學無法達成要求,那麼我就必須另外花時間去處理去引導,換言之,我的擔心是來自於自己不想額外花時間處理,這樣的念頭閃過之後,自己突然明白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老師的一面鏡子,他們的反應也就是我內在逃避與黑暗面的具體呈現,所以說,無處不說法,真的是在每一個教學的剎那間發生,學生的反應與作為都是對自己最好的提醒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